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

淡水 (巧妤)

淡水是個充滿歷史的小鎮。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,扼守北台灣大門,西元 1858 年開港通商,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,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,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。
淡水鎮舊名「滬尾」,而「淡水」則是一個總稱,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。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,「淡水」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「滬尾」。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,但走在淡水街道上,一座座洋式、閩式、日式的舊建築,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。
拜訪淡水,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,中正路、真理街、重建街、三民街、清水街一帶,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。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、八里及淡水、大稻埕間的渡輪,淡水河風情,盡收眼底。

阿給 
初次到淡水的遊客吃阿給多在渡船頭吃,卻不知最老的店,也是真正好吃的阿給,需要到真理街吃,但需注意的是,這家老店只開到中午過後就打佯了。

紅毛城

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。 1629 年西班牙人侵略淡水,為鞏固其在北台灣的殖民事業,遂在此建「聖多明哥城」為基地; 1642 年,荷蘭人驅了西人,在舊址重建該城,當時稱荷蘭人為「紅毛」,因此「紅毛城」之名也沿用至今。 1867 年為英國所租借,乃大肆整修,並在東側建「英國領事館」,做為官邸。領事館的紅色拱廊、綠瓶欄杆,與紅毛城相互輝映,增色不少。紅毛城一直到 1980 年,才由我國收回接管,並評定為一級古蹟。由此俯視淡水河,形勢險要,「戌台夕照」素為淡水八景之一,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。
紅毛城位於中正路二十八巷一號,是明崇禎二年 ( 西元 1629 ) 創建的喔!歷史已經很悠久囉!城中的領事官邸,兩層式洋樓,是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。領事官邸正面,工匠在磚雕部份的手藝與綠瓶欄杆的色彩形成對比,使得她其實比紅毛城主樓搶眼!城內古色古香,優美寧靜。這裡面寫著古蹟的歷史,也使我們可瞭解台灣早期的對外關係喔 !

酸梅湯


淡水的酸梅湯有阿媽的酸梅湯和洪媽的酸梅湯,兩家的口味略有不同,至於那一家比較好 ? …憑個人口味吧 ?!

淡水老街


 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,泛指中正路一帶(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),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、重建街等。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旳屋舍,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,更顯其古樸風味。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、木雕作品,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,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,以及各色裝飾藝品。

阿婆鐵蛋 / 魚酥


  位於老街的許義魚酥是最古老、最有名的店。

牛津學堂


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內的牛津學堂,是教會培訓傳教、醫療、教育等人員的基地,由馬偕博士親自設計、監工, 1882 年完成,取名「理學堂大書院」。 1914 年馬偕學子偕叡廉又開設「淡江中學校」,即今淡江中學之前身。牛津學堂可說是淡水工商管理學院、淡江中學等校的搖籃。
馬偕牧師 1872 年來到淡水,從此和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。馬偕生於 1844 年,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蘇格蘭移民家庭, 1871 年接獲加拿大海外宣教會的派令,來到高雄,他便在此觀摩並學習簡單的台灣話,來到淡水後,馬偕孤獨的展開佈道工作,憑著堅定的信仰,慈悲的胸懷及不屈不撓的毅力,逐漸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,於 1973 年成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(淡水禮拜堂),全台第一間醫院馬偕醫館、第一家女子學校淡水女學校,都是他所創建, 1878 年馬偕與本地人張聰明女士成婚,台灣儼然已是他心目中認同摯愛的另一個故鄉。
馬偕醫館 1879 年馬偕傅士為加強醫療工作所建,融合中西建築特色,有閩南式的屋頂、西洋式的拱形門窗,目前已成為淡水教會馬偕史蹟館。
馬偕墓園 此處原為駐淡水外僑的墳場, 1901 6 月馬偕博士長眠於此,為表明他是台灣人,乃築牆區隔。目前墓園已列入古蹟,馬偕的家人,及幾位嫡系學生也安葬於此,園內墓碑較高如燭台狀者,即為馬偕博士之墓。

紅樓 

 位於老街的紅樓, " 聽說 " 是仿百年前曾在淡水盛極一時的紅樓改建,店內餐飲普通,但是建築物相當特別,頂樓可以俯瞰淡水河,景觀相當不錯。紅樓,佔地約四百多坪,建於 1895 年,原為一位李姓商人所擁有,它曾經很氣派的立足在淡水,也曾荒廢了十年之久,如今,紅樓重新整修,以百年前的舊觀和大家見面。

 協成餅店

 三協成餅舖是淡水老字號的傳統糕餅舖,以古法精製芝麻酥餅、番薯餅及黑糖鳳梨糕等,是使人回味不盡的鄉土味。
漁人碼頭




 淡水的漁人碼頭,其實就是過去的第二漁港,廣大的腹地加上美麗的景觀,使得重建後的漁人碼頭一到假日就成為淡水的新景點,加上離台北近,又有捷運可以到達的雙重優勢,當然就成為藍色公路的起點嘍 ! 船上所有設備應有盡有,看來我們今天的藍色公路的行程可以玩得更盡興嘍!


資料來源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